当前位置: 笔趣阁 言情 少姝的山水 插花舞女,低昂芙蓉

插花舞女,低昂芙蓉(3 / 3)

    于是,“弟子”们急不可耐地伏身到书案前,一笔一划地临摹起来,时而握笔琢磨,时而运笔如飞;卫铄则点着头,在案间来回踱步,有板有眼的悉心查验,宛然一副严师尊容。

    “不错,青凤的笔迹娟秀多姿,字如其人;孝儿写来如此工整端方,手很稳,容易掌握笔锋的变化,”卫铄语带几分惊喜,“很不像你这年纪的孩子能有的笔力。”

    少姝手心都出汗了,待卫铄走近,先“噫”了一声,打量许久,说道:“姐姐的这几行大字,虽然不是‘中规中矩’的写法,但自有一股行云流水般的畅意。”

    少姝吁出一口气,冲卫铄报以感激的笑意,人家多少技巧地为自己留了些薄面了。

    孝儿屏气凝神,埋首疾书,正写得忘乎所以之际,忽觉掌间一股力道袭来,他下意识紧紧握住笔杆。

    扭过头去,竟是卫铄,那架势,似是要趁他不备,抽走手中的毛笔,错愕不解,于是问她:“卫姑娘,你这是要做什么?”

    卫铄笑吟吟:“实话讲,初练字的时节,老师也常常在我背后做同样的事。”

    “如此说来,”青凤忖度,“如果笔给卫姑娘抽掉了,可是说明孝儿握力不行?”

    “也不尽然,所谓‘指实掌虚’,并不是指用力拔而不能脱,你想想,幼儿运笔,会使多大的劲儿呢?我从后‘偷袭’,约与他应当执笔的力道是大体相当的,不然,那不成了‘夺’笔了?哈哈哈!”

    (指实掌虚:欧阳询在《八诀》中说过“指齐掌虚”,虞世增在《笔髓论》中说过“指实掌虚”。)

    (背后抽笔的典故:出自《晋书王献之传》,是说王羲之看到儿子王献之在练书法,欲从背后抽他的毛笔。结果,竟然没把笔杆抽脱,于是感慨道,“此儿后当复有大名”,即指王献之未来的书法成就不可限量。当然这个典故出自“二王”,对后世影响很大,皆据此认为练字时一定要牢牢握紧笔杆。明朝大才子解缙就认为“学书之法……捏破管,书破纸,方有工夫”,不过亦有提出异议者,如大文豪苏东坡,他便认为“书不在于笔牢,浩然听笔之所之而不失法度,乃为得之。然逸少(王羲之)所以重其不可取者,独以其小儿用意精至,猝然掩之,而意未始不在意,不然,则是天下有力者莫不能书也。”他这是从实际出发的合理分析,很有借鉴意义。因为王羲之的书法是卫夫人启蒙的,小说中大胆延伸,用到了卫夫人身上,关于“抽笔”的用意,同时结合了“不失法度”“用意精至”的内容在里面。)

  

 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:。书趣阁手机版阅读网址:

上一页 目录 +书签 下一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