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 笔趣阁 言情 少姝的山水 我与我周旋久,宁作我

我与我周旋久,宁作我(2 / 4)

    “哇,那会是什么样的盛景!”少姝觉得难以想象。

    佛图澄微笑着点头:“正是如此,柏公描述得相当详尽了。”

    柏公笑道:“其实,咱们的‘百戏’也是很有看头的,等机会合适,柏某带大师去各地见识一番。”

    “乐意之至。”佛图澄并无异议,“每每看到人们欢腾的舞姿,我常常会想,无论身处何时何地,人们对于安乐祥和的日子永远心怀憧憬。”

    听得少姝由衷佩服,以柏公这年纪,究竟走过看过了多少地方,着实惹人羡慕,不禁悠然而生向往:“从张骞到班超,从古至今,周游西域者不乏其人。”

    “那可不,今年开春,我去于阗国的路上,还搭伴认识了一位求经的僧人,对了,他名唤朱士行,法号八戒,兴许大师亦认得?”

    (于阗国:【前232-1006年】古代西域佛教王国,唐代时安西都护府安西四镇之一。君主国姓为尉迟,国祚长达1238年。)

    (朱士行:【203-282】,三国时代魏末的高僧,法号八戒,出生于颍川,即今河南省禹州市。他是中国第一位西行取经求法的僧人。甘露五年【公元260年】,他从雍州【今长安县西北】出发,越过流沙的沙漠到于阗国【今xīn jiāng和田一带】,果然得到《大品经》梵本。他就在那里抄写,共抄写90章,60多万字。公元282年,朱士行派弟子弗如檀等,把抄写的经本送回洛阳,自己仍留在于阗,后来在那里去世,享年79岁。)

    “贫道有所耳闻,只可惜无缘得见,嘉平二年,天竺律学沙门昙河迦罗到洛阳译经,在白马寺设戒坛,朱士行首先登坛受戒,成为中华第一位僧人。”佛图澄娓娓道来。

    (嘉平二年:即公元250年。)

    去过京都的思霄也相当清楚,他跟着说:“朱士行出家以后,在洛阳钻研《小品般若》,感到经中译理未尽,又得知西域有完备的《大品经》,于是决心远行,不畏艰险,穿越茫茫大漠,寻找《大品经》原本,如此心诚志坚,一定能够达成所愿的。”

    “别人眼里是苦旅,于他而言却是不同,想来行程之中也布满了会心的意趣,”少姝语带崇敬,“就像大师不远万里来中华传道一样。”

    佛图澄双手合十:“南无阿弥陀佛,我等不过是在做自己当做的事而已。”

    “自己当做的事?”少姝很是意外,声音不觉挑了上去,感觉像是不得不去完成的使命。

    “‘不知命,无以为君子也’,人自降生之日起,须听从‘天命’,在‘天命’中完成自己,成就个人本性,完成‘天命’所赋予的事。”思霄这样说。

    (“不知命,无以为君子也”:出自《论语·尧曰》,“不知命,无以为君子也;不知礼,无以立也;不知言,无以知人也。” 大意是不懂得天命,就不能做君子;不知道礼仪,就不能立身处世;不善于分辨别人的话语,就不能真正了解他。)

    “天命之谓性,率性之谓道,修道之谓教。大师,佛道中人也讲天命的么?”少姝接着问道。

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

上一页 目录 +书签 下一页